【綜合報導】走進華山大草原,空地上一間又一間木材堆砌起來的小屋,草地上一件又一件的藝術品,和台北市市容如此不搭,這群生活在這裡的人,他們不是文青,也不是憤青,而是一群以天地為家,無憂無慮共同生活的「野青」。

在華山藝文特區進行的「120草原自治區計劃」,發生射箭教練陳伯謙,勒斃高姓女子後分屍的驚悚案件。由於該計劃是「野青眾」於去年11月向台北市政府都更處申請後,再開放民眾創意提案後進駐,民眾因而質疑這場都市叢林實驗似乎已變了調。

闖鐵道辦趴遭警約談
另一方面,「野青眾」 昨又遭網友上網貼文或向媒體爆料指控違法,有網友將野青夜半電音趴畫面截圖,也有網友提供影片,指控野青們疑似擅闖台鐵禁地,直接翻牆破鎖闖入台鐵停用許久的華山引道禁區。另也有網友在野青眾的粉絲專頁相簿「人類動物園」發現許多參與男女幾近全裸照片,質疑是「裸體趴」。
台鐵表示,華山引道現為預留通道,做緊急逃生和搶救用途,該電音活動並無申請,已報警處理,擅闖鐵路路線者可罰1萬到5萬元。鐵警局昨晚也緊急約談「野青眾」核心成員莊奕凡到案說明。
野青眾團隊昨回應,該事件為個人行為,並非野青眾主辦。野青眾的主要發起人之一莊奕凡昨原答應受訪,後又不再接聽電話。

莊奕凡創辦闖出名號
據了解,莊奕凡今年23歲,原本就讀心理系,因厭倦以理論為根基的教育制度,讀1年就休學,19歲這年他開始一邊環島,一邊開啟「一杯咖啡,一個故事」的實驗旅程,他在街頭選定合適位置後,就放上木箱子、立起看板,用咖啡當媒介,路過的人們,只要坐下來互相分享一段人生故事,就可以換到一杯咖啡,因此認識許多志同道合者。
之後,莊奕凡回到台北,開始舉辦放映會、座談等,「一杯咖啡」的計劃也因少了衝撞的味道決定暫停。他開始尋找動態場景,他先接觸派對、嬉皮文化,卻感覺到狂歡作樂性質又過,缺乏批判與議題性。直到後來在花蓮海或•瘋市集、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,及美國火人祭(Burning Man)中,看到自由奔放而又與其環境毫無違和感,他心中的野青眾雛形就此產生。
2016年10月1日,他和理念相同的朋友首度發起「拜火遊行」藝術活動,並因此聚集各領域人馬加入,後來他們開始以「野青眾」名義發起或參加各項讓民眾驚豔的活動,陸續闖出名號。近二年間還頻繁舉辦「野趴-橋下市集派對」、「發條音樂節-壓軸演出」、「大型實驗展覽-人類動物園」、「白晝之夜-與神同遊」、「板橋435藝術村-夜間開幕計劃」等活動。
針對外界的質疑,曾參與野青眾活動的陳昱清說:「一般活動往往僅有單一領域的創作者,野青眾這個平台,則能讓不同領域的藝術家進行交流,且還能直接面對大眾,激發創作的生命力。在命案發生後,野青眾的每項活動開始受到高度檢視,甚至被用有色眼光來看,讓參加者感到慌張、困擾。」
「尊重前衛找平衡點」
但另一名曾參與「野青眾」活動者表示:「野青眾辦活動的人可能迷失在『做自己』的良好感覺中,忘了其他參與者需要一步步理解與融入。自願承接活動的人若沒意識到,自己角色應承擔起的責任,而參與者也明辨不清,種種混沌不清讓悲劇見隙而入實在令人惋惜。」
在「野青眾」眼中,他們是無法被定義的,但這次事件之後,「野青眾」恐怕也將被迫面對,自己是如何被社會所定義。


